刘军连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s://m.39.net/disease/a_9363018.html“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圣曼努埃尔铜矿正在用地球化学方法找矿,这个方法将来可能很有前途,你是不是应该去试试?”父亲谢家荣的这句话,让谢学锦打开了新学科领域的大门,并为之奋斗一生。谢学锦是国内外著名的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父亲谢家荣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被称为“中国找矿最多的人”。谢学锦出于对父亲的崇拜和信任,谢学锦开展了地球化学探矿实验。年夏,谢学锦前往安徽安庆月山地区踏勘。他和同事徐邦梁先后在十多个废矿堆上,发现了一种生长茂盛、开紫红色花的小草,甚至在既没有废矿堆又没有铜矿露头的地方,也发现了这种小草。他们分析发现,生长着这种小草的土壤有极高的含铜量。经鉴定,这种植物叫海州香薷(rú),铜在它根部的含量一般为1%左右,最高可达3%。而其他野草受铜的毒素影响很难生长。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由此宣告发现。海州香薷这是谢学锦勘查地球化学事业的开端。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也由此正式奠基。然而对一个新学科领域的探索总是充满艰辛。年8月,谢学锦所在的地质部化探室在甘肃白银厂进行地球化学探矿实验,但他们的工作受到了一位苏联专家的否定。随后谢学锦领导进行的化探找油的实验也因为化探找油在苏联被否定而跌入低谷。但谢学锦知道,科研探索之路总是布满荆棘,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他仍满心扑在地球化学探矿的研究工作上。很快,谢学锦开始了原生晕找矿的研究。年至年,谢学锦根据其原生晕找矿方法的研究,写出了共九章16万字的《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的专著。仅存的《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手稿可惜的是,出版社请当时的一位负责人审查,但这位负责人竟将书稿压了一年多,导致书稿在传阅中丢失了几乎一半,使这部在当时是该领域内与苏联并列世界领先水平的著作没能出版。但这本残余的著作仅凭着第5章和第7章的内容,就成为了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化探工作者必读的工作手册,掀起了全国的原生晕找矿热潮。但谢学锦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原生晕找矿法虽然成功了,但仍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种辅助性的找矿方法。勘查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取得战略地位。他决心要把勘查地球化学从战术手段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成为战略性的、指导全局的方法。他把这当作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因此,在原生晕找矿的热潮中,他毅然决定转动方向盘,将他学术研究的车轮转向梦寐以求的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地球化学填图,查明几乎所有化学元素在中国大地上的分布,使勘查地球化学成为地质找矿的主要方式之一。自年后的十多年间,他进行了一系列水系沉积物测量,开展了新一轮1:20万比例尺区域化探工作试点研究。年的邵阳化探学习班、年4月福州会议和年7月黄山会议都大力推广了此项研究。在年1月召开的上海会议(国家地质总局区测及铁矿会议)上,谢学锦向国家地质总局提出了“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的建议,并立即得到了国家地质总局的全力支持,被正式纳入国家计划。一时间,群情振奋,大家在脑海中勾勒出这样一副画面:展开全国地球化学填图,最终它会告诉你,你要找的矿在哪里,哪里的矿最富有……谢学锦提出“用3年作准备,在8年内完成”的工作计划,同时他常到各地进行宣传和指导。正是这种不满足、勇攀高峰的精神促使谢学锦一往直前,用毕生的精力践行自己的理想——把勘查地球化学从战术手段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使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成为指导地质找矿全局的方法。据截至年的统计,全国根据化探扫面发现了多个有经济价值的矿区,经济价值1.4万亿元。年,谢学锦又和芬兰、挪威的两位化探学家一起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编制全球地球化学图,为解决全球资源、环境问题作出新的贡献。谢学锦(.5-.2)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参考资料:1.《走向奥维耶多,谢学锦传》,张立生,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谢学锦,绘制地球的基因图谱》,中国国家地理/年第06期3.《中国勘查地球化学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谢学锦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2-.《谢学锦:躬身大地,敢为天下先》,科普中国5.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