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周亚楠中国环境
“第一次参加督察,感触深不深?”
“深!很深!”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接到参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通知后,我想象着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督察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对于从未离家这么久的我来说,想想就觉得难熬。去安徽前,我真的有害怕,有紧张。
可是当我真正开始一个月的督察工作,慢慢走入其中,我才发现,一个月更多的是感动,是难忘,是恋恋不舍......
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组员主要由华东督察局、淮河局、海河局、太湖局、北京、天津、重庆、海南生态环境厅(局)、部督察办和卫星中心的同志组成。
“督察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大家辛苦了!感谢大家!”5月7日,是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安徽省的最后一天。伴随着总协调人王曙光的最后一句话落,组内第三次临时党支部会议也是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结束。
细细回顾督察的一个月,多的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与瞬间……
督察“新面孔”率先垂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生活。4月8日,进驻伊始,组长刘伟平就叮嘱督察组成员,要把为群众办实事放在重要位置。而组长刘伟平、副组长李春良也用实际行动带领着大家认真践行着这一理念要求。
刘伟平是督察组中年纪最大的领导,先后带队赴9个市开展下沉督察,是下沉地市最多的成员。每次乘坐高铁早出晚归,多次赶上阴雨天气,仍然率队走在最前方。他先后督察调研长江岸线整治、禁捕鱼与生态保护修复、巢湖生态综合治理、长江江豚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情况,每到一处点位,他问的最多、也最关心的就是“问题真正解决了吗?”“整改得怎么样?”“如何让长江造福人民?”......调研过程中,刘伟平采取实地察看与问询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不要求提前准备汇报材料,直接问询,直面问题,同市县负责同志开展谈话交流,引导他们更加深入思考,下更大决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
图为组长刘伟平调研铜陵港长江码头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图为组长刘伟平调研安徽扬子鳄保护区整改推进情况
副组长李春良在进驻期间先后赴7市开展督察调研,查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和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与开发现状,了解龙子湖周边雨水排口整治和零排放生态房屋建设运营情况,现场督导石料厂、垃圾填埋场和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他强调,要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路,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图为副组长李春良调研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水环境整治情况
“老督察”用专业与敬业描绘铁军风采
“算上这一枚,我已经攒了8枚徽章了。”
“摆在一起一定很好看吧?”
在和督察局的姜栋栋聊天过程中,我知道了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志都参加过多次督察,最多的竟有9次。
昨天我收到了他给我拍的8枚徽章的照片。于他而言,每一枚徽章都是一次深刻的记忆。
图为姜栋栋参加督察的8枚徽章
多次督察经历让他们拥有了丰富的督察经验,他们把专业与敬业融入了督察工作的方方面面。
督察一个月的时间,总协调人王曙光一直坚守驻地,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组内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作为总协调人,事无巨细,重纪律,抓党建,重学习,抓业务,带领各小组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
图为4月28日晚上10点多总协调人王曙光带领着督察组成员在工作间工作
印象中的王曙光一直是笑呵呵的,晚上11点多,甚至凌晨1点、2点,都能在工作间看到他的身影,也能时不时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每次发给他审稿,无论多晚他都会回复。记得有一天凌晨4点多收到了他的回复意见,不知道那个时间他是没睡还是已经睡醒……在下沉督察期间他也不忘在深夜和各小组长进行视频学习,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督察使命融入到督察工作之中。各小组也按照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督察的整个阶段。
5月7日结束进驻当晚22:30以后,我最后一次来到3楼的工作间,看到门敞着,灯亮着,督察人员仍在忙碌着。综合组韩虹手抱着一沓纸质材料在粉碎销毁,综合组组长张峰来回走动着整理装箱材料,眼前的几个大箱子已被填得满满当当。
走进里间,更让我惊讶的是,总协调人竟然也在。还有督察办刘恩东、张利鹏,第一现场小组组长李浩、机动组小组长佘进。问了才知道,大家都在忙着修改督察报告。总协调人边在纸上修改着,边和一旁的李浩交流着;佘进低头敲击着键盘,将大家提的修改意见及时录入电脑......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
图为5月7日结束进驻当晚总协调人王曙光和大家一起改报告(右一:李浩右二:王曙光右三:佘进左一:张利鹏左二:刘恩东后一:张峰)
看着大家忘我的工作状态,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想到第二天就要分开,心里有些不舍得。原以为离开前的最后一晚,大家应该早早回到房间收拾着行李,开心地等着回家。可是,他们却依旧在工作间伏案工作,与平时无二。
“那天晚上改报告直到第二天早上6:00才睡,8:30起来,把各组带回来的资料装上车,跟车回来。到局里吃过午饭就和佘进接着改报告,一直改到晚上20:00。”事后,李浩跟我说道。“进驻结束了,但督察工作还没有结束。这两天的工作强度比督察期间还要大。”
图为李子冲正在挂吊瓶
图中正在输液的是华东督察局的李子冲,在结束督察进驻返回局里的他因体力不支挂上了吊瓶,连续一个月不停歇的他这才不得不休息。听到消息后,“走路形似张嘉译”的那个形象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从年参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以来,这是我第7次参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总的感受是苦乐相伴,与苦和累相伴更多的是收获的快乐。”7日的总结会上,李子冲述说着参加督察工作一个月的体会。作为第三现场小组的组长,李子冲带领着组员姜栋栋、重庆生态环境局张楠、海河局张浩,先后完成了“凤阳非法机动车拆解行业环境污染严重”“固镇经济开发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两个典型案例,有效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整改。每次在工作间看到他,他都在盯着电脑屏幕,认真钻研着工作业务。我一直觉得他很严肃,后来见到几次他笑的样子,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表现出的那样“不苟言笑”。这位“老督察”一直在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为群众办着实事。
综合组负责组内的简报、资料调阅、谈话问询、协调联络等多种工作,事务繁多、琐碎复杂,为保障整组的正常运转,从进驻的第一秒到离开前的最后一刻,他们的工作从未间断。组长张峰既是综合组组长,又是第二现场小组成员,身兼数职的他在工作中细致认真,将简报、资料调阅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尽职尽责。
综合组黄珊一直守着信访间,一个月的时间从未离开驻地,她也是第8次参加督察,经验丰富,对于信访工作轻车熟路,业务能力强。
在督察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进驻期间,先后与18名省级领导、13名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5名地市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个别谈话,对9个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走访问询,调阅资料份,受理转办群众来电来信举报件。对16个设区市开展现场检查并回访群众,现场检查点位个。
专注是他们的态度,无畏是他们的精神
“在督察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既要专于业务工作,善于查找问题,又要懂得政治工作,压实主体责任。”刚结束的这次督察也是来自华东督察局的张国平参加的第8次督察。
作为第四现场小组的组长,他带领着组员刘耀宾、邰文飞、陈伟达,下沉宣城、黄山、马鞍山等市开展督察,有着多次督察经验的他查点位、看问题一针见血,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完成的“安徽省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典型案例引起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