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钟山区始终把“工业强区”战略摆在重要位置,结合比较优势,选定以煤炭为主的现代能源和以钢材为主的基础材料作为首位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年全区工业企业户、规上工业企业72户,规上工业总产值.84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75亿元。煤炭方面,全面落实“富矿精开”要求,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大湾煤矿露天开采项目有序推进,福安煤矿、神仙坡煤矿实现复工,大湾煤矿盛荣井区、宏发煤矿完成技改前置手续办理,正常生产煤矿产能逐步释放。年完成原煤产量.86万吨,增长5.5%;电力方面,统筹推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野马寨电厂2#机组并网发电、1#机组实现点火,大湾电厂进入主厂区施工阶段,建成青林海发及金盆双塘光伏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完成光伏组件安装1.2万千瓦,海开光伏项目完成备案,尖山、南开等4个风电项目获得项目核准。年完成发电量25.11亿千瓦时,增长24.96%;钢铁方面,建成投产水钢铁水处理、4号高炉除尘等项目,推动万吨焦化、二氧化碳发电等项目启动建设,从产业链上的延伸实现钢铁产业降本增效,年完成钢材产量.27万吨、增长7.72%;新材料方面,中联工贸、发箐兴成等企业进一步释放产能,实现产值2.17亿元、增长19.12%。支持再生高分子循环产业项目扩能改造,新增更换6条生产线投入生产、4条安装调试;装备制造方面,太合智能钻探装备制造项目投产,金贵瓦斯治理配套装备项目落地建设,博力钢材、钢鉴科技、盛鸿达机械等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热电联产方面,引进丁腈手套、美好洗涤等用热用能下游项目建成投产,“热电联产”产业园初见雏形。下一步,钟山区将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抓主导产业。做足煤炭产业。坚持“富矿精开”,着力在精确探矿增储、精准配矿增能、精细开矿增产、精深用矿增效上下功夫,确保到年煤炭产量达万吨左右。项目化落实“六个一批”,“一矿一策”找路径,采取针对性措施助推一批停产停建煤矿复工复产;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大湾煤矿浅部资源露天开采项目建成投产;服务保障正常生产煤矿稳产增产,同步加快推进新寨、坞铅等4处空白区块煤炭资源勘探,推动大河边煤层气探矿权出让,积极争取大河边向斜北东翼、神仙坡向斜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获批;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大湾二塘煤炭储配基地开工建设。做大电力产业。服务保障大湾电厂年内建成烟囱外筒结构、主厂房结构等工程;推动野马寨电厂热电联产1#、3#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服务支持下游已建在建用热企业稳产增产,着力招引用热大户落地入驻。到年发电突破30亿千瓦时。做优钢铁产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产业”,服务保障首钢水钢、博宏等企业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力争建成万吨焦化项目,建成投用二氧化碳发电、转炉三次除尘等项目,完成焦炉煤气附产品深加工项目主体施工,稳住钢材产量万吨左右。抓新兴产业。新材料方面,支持锌及锌加工企业产能释放、产品升级,帮助发箐兴成扩能项目解决堵点问题,尽快实质性启动,服务保障3万吨氧化锌项目正常生产运行,招引入驻一批高端锌合金、镀锌等企业。支持再生高分子循环产业项目扩大生产经营,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加大瓶胚类产业引进力度,促进相关产业链集聚发展。新能源方面,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推动大湾海开光伏项目建成并实现并网发电,力争尖山风电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有序推进乌沙垭口、南开、汪家寨风电项目。装备制造方面,支持太合智能多渠道拓宽产品市场,建成投用瓦斯综合利用设备生产基地项目,以贵州太合为基础纽带、以首钢水钢钢材为原材料支撑,整合盛鸿达、博力钢材等企业资源,引进机械元部件加工、铣刨磨加工等项目,逐步补齐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抓平台建设。积极推动钟山产业园区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强化园区职能定位,提升管理服务质效,优化招商模式,更好发挥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聚焦基础材料、现代能源产业“一图三清单”,按图索骥、精准发力,并积极探索推进“比较优势+龙头企业”招商,加强与水钢、水矿、中国能建等龙头企业在项目谋划、产业招商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落地园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瑶整理编辑向秋樾二审刘定珲三审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