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屏退红尘馨香永续 [复制链接]

1#

屏退红尘,馨香永续


屏退红尘,馨香永续


撰稿/郎红


在上海嘉定区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的澄怀观道历代文人香事文物特展吸引了众多观众,不少人还是从外省特地赶来参观的。


此次展览共征集到600多件展品,历史跨度悠长,从春秋战国到当代香具都有涉略,尽可能完整呈现出各个时期的演变与传承。大部分藏品源自私人藏家,是几十年潜心收藏的结晶,多为首次公开展示的精品珍器实为难得。其中不乏重器,如几件造型典雅的博山炉,器形硕大,纹饰流畅大气,极具汉王朝的盛世雄风。明代剔红渔翁得利幢盒流传至今约500多年,历经辗转而未曾失散,盒盖俱为原配,品相精美堪称奇迹。香料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串由韩天衡收藏的清代顶上土沉香朝珠,共108颗。珠形硕大浑圆,包浆浑厚,香味历数百年不散,愈为醇厚清神。


有些藏品还为我们探究古代香文化提供了考据。比如,从现存日本正仓院的很多传中国唐代传入日本的文物中可以看到,很多物件是以沉香作为媒介的,比如用沉香木,切成薄片制作小桌子、刀柄,或琵琶上某种部件的相嵌。这说明,唐代人们对沉香的理解和正确使用了解还不充分。这次的展品中就有以沉香拼合的人物山子小杯等藏品,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南宋虽偏安一隅,却经济发达,民间非常富裕,从《清明上河图》里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等香铺的反映内容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香铺。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北方,这样远离沉香产地的地区,香文化已经非常普及了。而宋元明亦是此次展览的重点所在,很多的炉具、香盒,香道具都盛产于这一时期。现在广义的香道文明,应该是以宋为核心的。这次展览首次拿出私人秘藏让公众分享,对推动香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加深人们对于香道珍玩的赏识,做了极好的榜样。


在香文化绚烂的唐宋时期,香事仅限于皇宫贵胄,未曾广泛传播,虽弥足珍贵但普及面远比现在更小。本次展览通过多个系列,数件重器,几百件精妙绝伦的展品,对香文化的历代传承和发展进行脉络的诠释和演绎。在一个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办高规格的香事文化展,是对策展人的文脉和人脉的全方位挑战。随着收藏的方兴未艾,私人收藏家的观念正逐渐发生转变,收藏不再仅仅是个人和朋友圈的怡养情志,更承载着传承文明,教化人心的社会责任。


诚如策展人吴清所说:中国数千年灿烂的熏香文化,由简而繁,由滥觞于上古商周祭祀,战汉魏晋熏衣燎室,隋唐礼佛熏制,至两宋元明文人香事习静参悟等各种用途。自先秦两汉以来留下了大量的香学文化遗产,是一座巨大的香文化宝库,需要我们后人来研究学习并发扬光大。中国人在闲暇中品香、吃茶、抚琴、吹箫、挥毫、吟诗等所获取的那种乐趣,或称之为闲情逸致。它们构成了中国人优雅文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生活的睿智。在现今世界追逐功利的繁忙、机械、紧张压力下,通过恬静闲雅的传统香事得到生活的乐趣与愉悦。闻一多先生喜欢焚香默坐,认为那是东方人特有的一种妙趣,他特别欣赏陆游的两句诗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中华的传统文化基因毕竟留存在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中,愿在中华文明复兴之时,香火重续,香席再聚,有更多的爱好者悟入香妙、馨香永续!


当然,任何雅玩,心境是第一位的修养,否则再好的事物与景致也可能被糟蹋。曾听闻一段公案:高僧好香,有一海外商人,特地送他一块上好的棋楠,燃后确是珍品。但僧人对那位商人说:我的心情非常平和,像古井里的水一样静。对我而言,取寺庙后院松树皮熏烤之后的香气闻起来和这昂贵的棋楠香,并无什么差别。这,也许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