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妈妈群的一个宝宝40多天了,出生后一直是母乳喂养,已经3天没大便了,宝宝的妈妈特别着急,在群里宝宝便秘了应该怎么办?群里另外一个妈妈告诉她“这么大宝宝,也可能是攒肚子,不是便秘”。
的确,这么大的宝宝几天不大便特别可能是“攒肚子”,而不是便秘。接下来就来给新手爸妈们说说什么是“攒肚子”,和便秘又有哪些区别呢?
攒肚子,其实也不难判断,就是原来排便规律的宝宝,排便开始变得不规律,每天的排便次数没那么多了,甚至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是宝宝在排便是没有痛苦的表现,是*色的软便,平时日常的精神状态也很好,这种情况就说明宝宝是在“攒肚子”了。
不过,这是正常的现象,新手爸妈们也不用担心。
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消化吸收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吃母乳的宝宝,基本能够对母乳里的营养成分消化并吸收完全,因此不会有很多的食物残渣残留在肠道里,自然不会形成很多的便便,于是就会出现攒肚。
宝宝三五天没大便?如何判断是“攒肚子”还是“便秘”?
不少新手爸妈因为没有经验,也发现宝宝明显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甚至三五天不大便,就会第一怀疑“宝宝是不是便秘了”?那其实是可以对应从下面这几点区别宝宝攒肚子和便秘的。
1.看月龄
一般宝宝攒肚子发生在满月以后,多见于2-3个月左右,也有些宝宝是在4个月左右出现,添加辅食后,会消失。
而便秘和月龄没关系,容易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宝宝身上,主要是宝宝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或肠胃蠕动较慢导致。
2.看便便的性质
宝宝攒肚时,排出的是正常的便便,是*色的软便,没有硬结不干燥,也没有刺鼻的酸臭味。
但若是出现了便秘,不仅排便时间延长,几天排一次便,而且便便比较干燥,甚至出现硬结。
3.看宝宝排便表现
攒肚子的宝宝,排便时没有痛苦的表情,不哭闹,而且平时的精神状态、吃奶、睡眠等方面也都好。
若是便秘,宝宝排便时会有明显的排便困难、烦躁不安甚至哭闹,家长可以用手摸宝宝的下腹部,有时能摸到有宿便的肠道,长期便秘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预防宝宝长时间攒肚,妈妈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虽然攒肚子是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宝宝吃得好、睡得好、精神状态好,就可以不用理会,同时这段时间家长们可以尝试这些方法,预防宝宝长时间攒肚而出现便秘。
1.经常给宝宝按摩肚子
家长也可以经常按顺时针方向或从上至下给宝宝按摩肚子,通过促进肠胃的蠕动,而促进宝宝排便。
2.宝宝每天的奶量要足够
不管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在没添加辅食之前,要保证宝宝足够的奶量,这样有助增加水分的摄入,但正常情况下,不建议给宝宝喂水。
母乳喂养但感觉奶水不足的妈妈,可以多喝点有助促进乳汁分泌的汤水、牛奶等,如果还不够宝宝吃,可以适当添加部分配方奶,以宝宝的排尿情况、睡眠情况和吸吮情况等作为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婴儿喝水的建议
宝宝长期不排便可能是便秘,就要警惕了
如果可以排除宝宝不是攒肚,而是便秘,那家长就要注意了,平时注意帮宝宝预防和缓解这种情况。比如可以尝试下面这几种方法:
1.给宝宝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肛门口处,或者用热气熏蒸宝宝的肛门口,但一定注意不要烫伤宝宝;
2.也可以在宝宝的肛门周围涂抹橄榄油,起到润滑作用,有助于宝宝排便;
3.帮助宝宝养成按时吃饭、按时排便的习惯,比如每天早上或睡觉前帮宝宝做操,或顺时针按摩肚子,还可以从上而下的轻捋宝宝小肚子,以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帮助排便。
但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如果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要考虑及时就医:
①排便用力导致的屁屁处有皮肤破损情况要注意护理,当宝宝排便后要及时清理,并且最好用婴儿湿巾给宝宝擦屁屁,或是用温清水洗洗小屁屁然后自然晾干,一定要做好皮肤护理工作,但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治疗。
②宝宝排便时表情痛苦、哭闹不止,采取了家庭措施依然不能顺利排便,就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③宝宝害怕排便时的痛苦,久而久之不想主动排便,会引起宝宝腹胀等症状,严重影响宝宝的进食和精神状态,也需要及时治疗。
攒肚子是不少宝宝会遇到的,虽然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也有些宝宝可能不会出现,因而当宝宝有大便延迟、几天不大便的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区别,正确的分辨是攒肚子还是便秘,并及时帮宝宝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