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昆明日报」
云南磷化昆阳磷矿,沿途而上,满目皆绿。
你没看错,这矿山是绿的。这是40多年几代人创造出来的“绿色奇迹”。“右边那片林子就是最早的复垦区,已经长了40多年。”熊光锦指了指路右侧的一片幽深的树林。他是云天化集团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的副矿长,复垦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很多时间,他都在复垦区里工作。野兔、野鸡、野猪、松鼠、蛇、猫头鹰,这些都很常见。“是麂子,我们小时候山林里很多麂子,现在居然又看到了,挺惊喜的。”这是一种在密林里才会出现的动物,胆小,易受惊吓,麂子的出现是生态优良的证明。
上世纪60年代,8.4亿吨已探明的磷矿石储量,是晋宁昆阳无可比拟的财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环保”理念走进矿企,每年组织工人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是昆阳磷矿的固定活动。年《土地复垦规定》颁布,这是国家首次将复垦写入法规。此时的昆阳磷矿,正是最困难的时候,部分人离开,留下来的人拿着50%的薪酬,坚持干着%的活。即使在这个时候,水冬瓜、柏木等树种的种植也在持续进行。
种下了希望,认真养护着,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一年又一年,草木葳蕤。
年,随着国际市场的复苏,磷矿的日常经营走上了正轨,绿色修复有了更多的支撑。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树木种植管养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一次,磷矿负责人找到了离矿区仅几公里的汉营村负责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村民们正式上岗。年,矿山工程中的第一抹绿,由矿山人与汉营村村民共同种下。栗庙、中谊等村民也陆续得到了昆阳磷矿提供的工作岗位。每到森林防火季节,当地村民和企业都自觉组织起来,当起了义务护林员。花开的时节,村民代表和企业职工一同参加登山赏花节。
“我们复垦区的美景不止于绿色。”熊光锦介绍,年之后,企业开始引入经济林种用于生态修复,年开始又增加了速生林和景观林,到现在仅樱花就有亩,还从洛阳引种了30多个品种的牡丹,新近引种的枫树都已种下。“要是在四五十年前,谁能想到,樱花林有朝一日也可以和矿山搭配呢。”
沿着上山的小路继续前行,大道变成了小径,夹道的高大乔木松柏,已屹立十余载。位于海拔米的足球场旁,鸟语虫鸣,绿树环绕,让人忘记身处矿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也是昆阳磷矿复垦之路的真实写照。“这里也是我们的排土回填区之一,生态修复之后建成了足球场,来参观的人都说像是森林公园。”熊光锦自豪地说。
离足球场不远处,两道铺垫灰白色防渗膜的排水沟间长出一坡的新绿,这是正在进行的边坡治理,在全国矿山修复中都是难题,云南磷化昆阳磷矿已实践出了成功的边坡护坡模式。“第一年以草和灌木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第二年边坡的土固好之后,就可以种植乔木了。”熊光锦介绍,目前云南磷化集团已植树造林5.3万亩,土地可复垦植被率达到94.06%,土地复垦植被率平均值70.1%,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绿色转型是矿企永续发展打开方式,年开始,昆阳磷矿已经开始创建云天化现代绿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计划将复绿后的矿山建设为集产研学于一体的示范农业区。
首席记者姚丹苹 实习生赵萍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