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类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粪便重量和次数减少。
由于对于特定患者,便秘的主导因素经常是不显著的,所以便秘的药物治疗仍旧是经验性的,在大多数病例中是以非特异性原理为基础。
选药原则
对于缓泻剂应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是否会产生药物依赖。使用刺激性缓泻药时,应以最低效应的剂量和最短的作用时间,以避免药物滥用。
1.便意少、便次少:多见于慢传输型便秘,也见与排便障碍型便秘。
先用膨松剂或乳果糖、聚乙二醇(渗透性缓泻剂),增加便便含水量、软度、体积,刺激结肠蠕动,同时也能增强对直肠粘膜的刺激。
可按需要短时使用比沙可啶(刺激性缓泻剂)、灌肠药,以及每日使用促动力药物。
2.排便障碍:多见于排便障碍型便秘,也可见于慢传输型便秘。
可用容积剂或渗透剂,使得粪便变软,有时需要结合使用肛门制剂或者灌肠治疗。
如便便软化后仍旧难以排出,则提示为排便障碍型便秘。
3.粪便嵌塞:多见于数天不排便的患者
一般推荐使用开塞露或者清洁灌肠,联合短期使用刺激性缓泻剂,来解除粪便嵌塞。
特殊人群选药
1.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首选容积性或者渗透性缓泻剂,对重症患者可以短期使用刺激性缓泻剂
2.妊娠妇女或者儿童:如便秘高危孕妇需使用通便药,可预防性使用安全性好的缓泻剂,并避免用力排便导致的早产。可酌情使用容积性泻药、乳果糖或者聚乙二醇。孕产妇便秘的预防和治疗,首选渗透性缓泻剂,如此类药物无效,可选用容积性缓泻剂作为预防用药,润滑类作为治疗性用药。
3.疾病的终末期患者:刺激性+渗透性或者润滑性缓泻剂。
缓泻药物的总论
1.缓泻药作用原理一般有三:
(1)通过亲水性或渗透性机制提高肠道内液体的保留;
(2)通过作用于小肠或者大肠内的液体和电解质的转运降低液体的吸收;
(3)通过抑制阶段性(非推进性)收缩或刺激推进性收缩改变肠道动力。
2.缓泻药的分类:
缓泻药是促进排泄反射或使粪便中水分含量增加,加速肠内容物的运行,使排便顺利。根据其作用原理分为四类。
(1)刺激性泻药它是靠药物本身戴其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肠道蠕动增加,促进排便。其代表药物如酚酞、蓖麻油、比沙可定(OTC)。
(2)容积性泻药它是不被肠壁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液,因而吸收水分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物增大容积,从而刺激肠壁引起蠕动而排便。其代表药物如硫酸镁、硫酸钠、乳果糖(OTC)。
(3)滑油性泻药能滑润肠道,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其代表药物如液状石蜡、甘油(OTC)。
(4)膨胀性泻药包括一些植物性或半合成的纤维素,因有吸水性,存肠内吸收水膨胀形成胶体,使大肠内容物变软、富含水分而体积增大,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增加肠蠕动而排便。其代表药物如梭甲基纤维素颗粒(OTC)、车前番泻复合颗粒(OTC)。
便秘治疗代表性缓泻药的分类
1.容积性缓泻药(膳食纤维及补充剂)
分类:容积性泻药为非吸收的盐类和食物性纤维素等物质。
硫酸镁、硫酸钠、甲基纤维素、琼脂等是常见的容积性泻药。其他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粗加工的麸皮也是很好的容积性泻药。
临床应用:容积性泻药对于以粪便干结为主效果较好,能与粪便混合,软化粪便,药物一般需要几天才能发挥作用,但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少,一般便秘者均可使用。
容积性泻药不能增加结肠张力,因此不适合于结肠无力、肠道运动功能差的患者。
可用于结肠、回肠造口术、痔疮、肛裂、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但一定要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以防肠梗阻发生。
对于妊娠期妇女,在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后仍不能解除便秘时,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可能更加安全。
2.渗透性缓泻剂
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保留水分和软化便便,增加便便体积,刺激结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分类:盐类制剂、不可消化的糖和醇类
临床应用:轻、中度慢性便秘者在纤维素补充剂后不能改善,可选用。适合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用药以排软便而不是水样为目标调整剂量。
对老年结肠无力不佳,禁用于肠梗阻或大便嵌塞患者
起效慢,需数天,依赖性低、不良反应少。
盐类缓泻药:含有Mg2+或者磷酸离子的盐类缓泻药,常见氢氧化镁、硫酸镁、磷酸镁,镁离子还有刺激小肠运动和分泌。镁盐常规剂量40~mmol的Mg2+可在6小时内产生~ml的便便。
不能消化的糖:包括山梨醇、甘露醇、乳果糖,其中后者的应用最广。乳果糖在结肠中分解为乳酸和乙酸,使得肠内pH值下降,促进生理性细菌生长,抑制蛋白分解,使得氨离子化,改善菌群氮代谢,可用于防止肝性脑病(足量乳果糖,通常20~30g,每日3~4次)。给药24~48小时后见效。
不能吸收的醇类:代表性如聚乙二醇(长链PEG)。其中含有电解质的PEG水溶液,具有强烈导泻作用,是目前是肠道准备最常用的药物。便秘治疗,一般指用不含电解质的PEG,适用于治疗难治性便秘(较小剂量,每日-ml)、粪块嵌塞;对于容积性缓泻剂疗效差,也可用小剂量PEG。
3.刺激性缓泻药
通过与肠粘膜接触,作用于肠神经元、肠细胞、胃肠道平滑肌,增加肠动力、刺激肠分泌、减少水分吸收,促进粪便排出。首选比沙可啶,也可考虑番泻叶、蓖麻油、酚酞等。比沙可啶短期内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是合理的。
临床应用:起效快,应短期、间断性用,尤其是容积性或盐类缓泻剂无效的患者。对于粪便嵌塞的患者可在清洁灌肠后用。
4.灌肠制剂和肛门用药
可清除末端结肠或直肠的固体残留物,如比沙可啶栓、甘油栓、开塞露等可在肛门局部用药,快速软化粪便、诱发排便反射。清水(ml/次)、磷酸钠(1U/次)、矿物油(-ml/次、氯化钠溶液、开塞露等灌肠可用于训练结肠定时排空或者缓解嵌塞。
临床应用:仅用于便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
5.润滑剂和粪便软化药
口服或者灌肠后,通过润滑作用刺激肠壁,软化便便,使得粪便易于排除。包括液体石蜡、甘油、矿物油、多库酯钠等。
临床应用:仅用于粪便干结、嵌塞患者临时使用,需联合应用口服缓泻药。
6.促进胃肠动力药
作用于肠神经末梢,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和推进运动。
临床应用: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便秘型IBS。
普芦卡必利:高选择5-HT4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反射和推进作用,对慢性便秘有效。
莫沙必利:5-HT4受体激动剂协调上消化道运动。
当饮食调节和应用渗透性缓泻剂和刺激性缓泻剂无效时,可考虑应用新药。国外上市的促进肠道分泌新药,芦比前列酮(肠道2型氯离子通道激动剂,刺激肠道分泌)、利那洛肽(强效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等。
7.益生菌与合生元
补充生理性菌群,营造微生态缓解,强化发酵,以使得肠道内酸性提高,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改变便便性状,有利排出。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
常用制剂: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粪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益生元如前文所指的纤维素补充剂、乳果糖、低聚果糖、菊粉等,可促进肠道中原生菌及补充制剂中益生菌生长的作用。使用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复合制剂合生元,效果至少不输于益生菌制剂治疗。
爱学习的医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