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代矿区仍是灰头黑脸 [复制链接]

1#

从“遍地乌金”的辉煌,到满山尽是塌陷区的苍凉,矿竭人去,是过去很多资源型企业的最终结局,留下的往往是“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烂摊子。

“资源开采过程若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本大得很。我们坚决不能等到环境破坏了才保护,也不能让员工得了尘肺病了才重视。”这是张宏上任之初的承诺。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红柳林矿业不重蹈过去老路,坚持随采随治,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将资源开发效率做到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小。

红柳林作为高起点的“年轻”矿井,始终把绿色矿山建设与安全生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让高碳产业低碳运行,实现矿井上下绿色生态协调发展。

年,红柳林矿业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名录,跻身能源企业低碳发展贡献力50强。靠煤吃饭的红柳林煤矿,正在预留着未来的“饭碗”——靠矿山旅游吃饭。

每一滴废水达标后都被利用

伴随着能源型企业的高收入、高回报,高能耗、高污染也成为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红柳林煤矿距神木市滨河新区仅十公里,是国内距离主城区最近的煤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陕北地区干旱少雨、矿区地表植被本来就稀松,采空区沉陷、矸石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矿区绿树成荫孙国伟/摄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底线要求,更是能源型企业必须始终坚守的红杠杠。”张宏表示,要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能源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谋出路。

行动力比态度更重要。红柳林矿业投资余万元建成的井下磁分离矿井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能力达立方米。经过处理的矿井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形成矿区内部水循环,矿区生活、生产用水实现%自给自足。

“我们对矿井水处理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红柳林矿业副总经理郭奋超说,后期,矿井水将一部分回用井下生产消尘,一部分用于新村杨业公司生态补水,一部分用于塌陷区万亩草原生态补水,一部分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采煤不见煤,运煤不落煤。一条封闭的输送带使煤炭破碎、存储、装运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智能辅运、智能主煤流、智能洗选等多个场景的应用,确保煤炭生产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绿色环保生产要求。

智慧运销平台,实现仓位对接、调拨单配送,AI智能装车机器人仅仅15秒便完成50吨装运。直到一车车煤炭运出矿区,整个运输环节不见一块煤落下。

红柳林矿业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投资1.9亿余元,将洗选矸石进行采空区充填,避免因矸石堆放造成土地压占损毁。新建危废暂存库,对危险废物分类贮存,规范管理,%合规化处置。采空区、沉陷区的年治理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采矸不见矸。

红柳林的绿色发展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活区也有着同样严格的标准,先后投入余万元,对地面供热锅炉设备、车辆尾气净化、厂区照明等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绿色是底色和价值,生态是责任和潜力。绿色低碳发展,就要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模式,在矿区生产生活多个场景践行低碳理念。”红柳林矿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说。

每一方废气净化后才释放

井下空气质量一直以来都是煤炭行业的痛点,曾经一个又一个尘肺病工人的血泪史,刺痛着大众的神经,更让千千万万个矿工和他们的家属提心吊胆。

“员工福祉从呼吸清新的空气开始。”在煤炭行业干了几十年,张宏一直有一个念头,要彻底祛除这一病根。

“要把观念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