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见病便秘1津液不足型的针刺疗法百 [复制链接]

1#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管内通过困难,运出时间延长,排出次数减少,粪便硬结,排出痛苦的一系列症状而言。中医称为便结、大便难、脾约、秘涩等。一般认为正常人由摄入食物,经消化到成为粪便排出体外大约需24~48小时,大便间隔时间平均为18-37小时,若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但随摄入食物成分及数量、排便习惯的不同,间隔时间的差异很大。只要排出通畅、无痛苦,就不能视为便秘。当排便间隔延长,伴有大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排便后有残留感或不适感、腹满坠胀等症状时,才可为便秘。具上述症状,即使每日排便1次或数次,也应列为便秘。中医认为便秘一症虽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如《济生方》说:“素问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平居之人,五脏之气,阴阳二气,贵手不偏,然后精液流通,肠胃益润,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乖理,三焦气涩,运掉不行,于是乎塞结于肠胃之间,逐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内寒。内热伏于肠胃,播灼津液,食物残渣变为燥粪,则形成“阳结”;内寒凝滞肠间,传导迟缓,宿食留滞便结不出,则形成“阴结”。气滞则胃肠塞塞,粪便停蓄,形成气秘;血亏则津液枯乏,失濡润滑利,形成排便秘涩。故《圣济总录》说:“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实气奎,气机郁滞或肺虚气陷,升降失凋,致清阳不升,浊阴不能降,最易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形成_L窍塞而下窍闭。故肺病者,常有便秘或排便困难。肝气郁结、脾失运化、肾气亏虚、久服泻剂,也可引起和加重便秘。顽固性便秘,大多有肾气不足之象。所以《沈氏尊生书·大便秘结源流》说:“大便秘结,肾病也。经日北方黑水,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益以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调和。1.弛缓型(低紧张性便秘):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见的一型,找不到明确原因的便秘几乎都属此型。多由腹腔神经丛兴奋低下所致,故又称运动低下性或低紧张性便秘。该型一般无特殊痛苦和腹痛,以便意感淡漠或消失、3天或3天以上大便一次、排出困难、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头痛、眩晕、倦怠、疲劳、心悸、舌苔厚腻等全身症状。有的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处们及膨大充盈的肠管。2.痉挛型(运动失调性便秘):一般认为该型便秘由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副交感神经亢进而致肠运动异常所致,故又称运动失调性便秘。临床上较少见,以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下腹部有不适感或钝痛,排便后腹痛减轻,排出粪便如兔粪或山羊粪,另有食欲不振、暖气等消化道症状。可伴有头痛、眩晕、心悸、疲乏、烦躁等全身症状。左下腹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可扪及因痉挛变硬的索状肠管或触及发硬的粪块。该型常见于过敏性大肠炎、肠结核、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神经过敏症等。3.直肠型:是指粪便进入直肠后排出困难或滞留过久。又称直肠排便困难症。一般认为是由直肠壁的感受神经细胞应激性减弱,不能适时对进入直肠的粪便产生排便反射而致。以肛门下坠、排便困难、有排出不净感和残留感等为主症状,直肠指诊可触及粪块。-------------------------------本节以津液不足型为主。粪便干燥、排出涩滞、形如羊粪、色多褐黑、味臭量少,3~5日一次。兼证:口干舌燥,头昏头痛,心烦易躁,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消瘦贫血,食少腹胀,舌红、少津,脉细数。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75%酒精常规消*

大肠俞,泻法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天枢,泻法脐旁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

支沟,泻法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照海,泻法在足内侧,内踝高点下缘凹陷处。在内踝下方,(足母)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曲池,平补平泻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可酌情选配三阴交、长强。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