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中国货币政策依然宽松
TUhjnbcbe - 2020/7/5 10:14:00

中国货币*策依然宽松


摘要:第二个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中,以主席伯南克为首的六名成员支持量化宽松的货币*策,使美国采取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策几乎成为定局。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策使美元有贬值压力,也就是说使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而我国如果采取紧缩性货币*策,无疑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这将给外贸带来压力并导致热钱流入国内加速。


当前,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处于增长回落周期中,2010年前两个季度经济的高增速在下半年难以为继,于是乎,*府的宏观调控动作在各种影响经济走势的因素中愈发显得令人注目。


近期有两大动向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中国央行调高部分银行准备金率,并且随着9月份信贷约6000亿的规模,前三季度信贷规模超出计划,市场普遍预期后续信贷将在一定程度放缓。第二个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中,以主席伯南克为首的六名成员支持量化宽松的货币*策,使美国采取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策几乎成为定局。


两大国的央行举动让人关心:第一,美国采取宽松货币*策的态度与我国似乎正在收紧信贷的*策态度是否背道而驰?第二,我国*府一直强调的适度宽松的货币*策,这个立场是否有所改变?


我们知道,如果我国央行和美联储在货币*策上步调相反,会带来一些明显的问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汇率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策使美元有贬值压力,也就是说使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而我国如果采取紧缩性货币*策,无疑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这将给外贸带来压力并导致热钱流入国内加速。


美国当前欲采取量化宽松货币*策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失业率在9%左右徘徊,居高不下,这是美国*府不能忍受的;二是潜在通胀水平低于就业最大化和价格稳定时的“合意”水平,这是美联储所不能忍受的,因为美联储最近几年以通货膨胀率作为实际名义锚的趋势在逐步加强。这就很容易理解美联储的行动:实行宽松的货币*策,一方面,降低利率提高投资水平,扩大经济总需求,以提高产出减少失业率;另一方面,扩大货币供应量以提高潜在的通胀水平,推升资产价格。


我国的货币*策是否与美国相反,呈紧缩性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国目前采取的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策,而且甚至比美国更加宽松。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实际利率的角度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解释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我国名义基准利率高出美国联邦基金利率2个百分点之多,似乎紧缩性要强得多,但是,考察实际利率后我们就会发现事实完全两样了。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在我国当前需求拉动型通胀和输入型通胀压力渐增的情况下,预期通货膨胀率变得相当高,因此实际利率处于如此低的水平,可能为负数;而美国预期通胀率则要小得多,因此其实际利率也较高。因为决定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投资行为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其名义值,因此,对实际利率的分析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美当前货币*策的环境。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自然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我国央行和美联储当前的货币*策都是宽松的,这是中美当前货币*策的共同特征。我们不能从一次性地上调准备金率或信贷可能的小幅收窄而得出货币*策开始趋紧的结论。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当前中美货币*策的差异在于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中美两国所处的通胀预期环境是不同的:我国的通胀预期渐强,而美国的物价水平则有下行压力。在央行9月底召开的货币*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中,在管理通胀预期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长的排序中,央行首次将“防通胀”提到了首位。因此,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正好体现了其适度宽松货币*策中*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灵活运用”。所以,通胀预期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当前中美货币*策上的细微差异。


(作者为海通证券高级分析师、博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货币政策依然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