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邯郸这个地方列入国家级名录,不看很遗憾
TUhjnbcbe - 2025/2/11 16:25:00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本次河北省共有7个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入选,其中邯郸市有1处。

陈庄歼灭战旧址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岔头镇横山岭水库东岸

遵化市长城抗战烈士陵园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石门镇石门四村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

冀南烈士陵园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南大街号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白洋淀景区

冀中烈士陵园

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曙光西路66号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能够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究竟有什么原因?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9月7日,河青新闻网邯郸频道的记者联系上了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底抗日地道遗址现存主巷米,复巷米,支巷米,总长15.6公里。地道遗址内由于地形原因高低不一,最高的地方高度有一米七左右,最低的地方只有一米二左右,宽度1米左右。地道埋深五米至七米之间,地道遗址内常年温度在二十二度。

地道内现保存完好的有抗金地道、河床地道、钟乳石地道、迂回洞口、陷阱、枪眼、防毒门、兵工厂等作战方式。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用一句话概述山底地道,那就是“山底地道,不看很遗憾、看了很震撼”。

上世纪六十年代,山底村抗日地道被列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晋升省级第四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不断升级改造,现有山底抗日地道纪念馆、地道遗址、中国抗战地道体验馆等。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山底村依山而建,西高东低,一面靠山,三面环沟,位置特殊,故名山底村。据县志记载,山底村始建于唐代。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经之地,也是必争之地,从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也曾在山底村一带抗击金兵,再到抗日战争,山底地道一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多次集中兵力到山底等村庄进行“清乡”“扫荡”,每到一村就烧杀抢掠,无恶不做。为对付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和骚扰,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五专署成立磁武县,磁武县一区就设在山底村,在一区区委书记刘兴隆、区长赵廷训领导下,山底村先后成立了民兵自卫队、妇救会等组织,在民兵队长刘玉宝、武委会主任刘玉珍、自卫队长蔺恩科、妇救会主任蔺芳馨的带领下,发动群众,在原有“抗金洞”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形成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进可攻、退可守总长15.6公里的抗日地道,在每个拐弯处留有枪眼,设有陷井、暗堡,在灶底、炕洞、碾盘下、山沟中,都有伪装的地道口。

年,地道挖成不久的一天早晨,日伪军千余人马,兵分两路包围了山底村。民兵们在队长刘玉宝统一指挥下,迂回作战,与敌人周旋,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声东击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最后敌人用钢炮炸开墙寨一个缺口,冲进村子。民兵们迅速转入地道,利用观察孔观察敌人动态,只见敌人有的抢粮,有的牵牛牵驴,还有抓鸡的,敲着抗日区公所的锣鼓又蹦又跳。就在敌人高兴之时,民兵们突然从暗堡、墙壁、树洞、房上等枪眼,一齐向敌人开火,瞬间使敌人陷于火海,慌乱中夺路逃跑,逃至寨门口时,被“气死鬼大门”牢牢卡住,任敌人怎么推也推不开。又遭到一阵暗堡、墙壁枪弹的阻击,最后只好顺原路围墙缺口处退出。刚到村外又受到外线民兵狙击,最后只有部分残兵仓皇逃窜。山底地道第一次显示出了他的威力。

年春节前夕,山底民兵得到情报,敌人想趁过年之机“扫荡”山底村。为了对付来犯之敌,傍晚,自卫队在全村周围埋设地雷个,到早晨摘下地雷线,村民们白天出来干活,晚上不出村。正月初一凌晨,敌人纠集观台、彭城、磁县城、峰峰等据点余名日伪军浩浩荡荡前来“扫荡”山底村,哨兵打响信号枪后,各支民兵自卫队上房进入工事。先到的敌人到村西距村民许光跃家的房顶只有十多米时,民兵们一齐开枪、扔手榴弹,把敌人打退。太阳升起来时,敌人大部队开始进攻,民兵自卫队利用一高房暗孔向敌扫射,打死打伤十多个日伪军。敌人误以为子弹从最高的房子里射出,集中火力攻打高房。

民兵们趁机用机枪,手榴弹从各地暗孔开火,埋设在村四周的地雷也拉响引线,轰轰爆炸,敌人没有还手之力,直往后退,民兵自卫队员全部登上高房工事,留下妇女、老人、儿童从地道内运送子弹、手榴弹,全民皆兵,全力以赴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拼杀。打到中午时,民兵自卫队迂回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见鬼子不开枪,集中火力各个击破。太阳落山时,多次进攻多次被击退的日伪军,气势低落,只好逃回彭城。从此,敌人再也没有到山底村扫荡,直至抗战胜利。

抗战期间,山底人民依托“地道战”“地雷战”,粉碎日伪军数十次扫荡和围剿,为保护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封锁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华北平原冀中地区的人们来说,地道战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独创的战术了,同样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也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

在太行边区,战斗英雄刘玉尚一枪打死两个鬼子的故事广泛流传。年9月17日,日军闻知一区抗日政府驻在山底村,调动多日伪军进行大规模“扫荡”,妄想趁凌晨群众熟睡之机,“血洗山底村、吃掉区公所”。侦察员及时发现后,立即鸣枪报警,山底民兵迅速做好战斗准备。敌人先头部队余人冲到寨门前,支起钢炮,准备炸开寨门。民兵班长刘玉尚看到后,带领3个民兵,先用手榴弹把敌人打乱,然后退到一高房工事,组织民兵和自卫队员向敌人发起攻击。

敌人大部队赶到后,民兵们迅速进入地道,刘玉尚转到敌人背后的一个高房工事上,瞄准敌人一枪打死2个,压住了敌人火力,剩余敌人很快溜下房去,民兵乘机组织力量,将敌人阻击在街道中央,房上房下、屋里屋外、地堡树洞到处都有民兵出现,处处都有射击枪眼,整个村庄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火力网,子弹雨点般直射敌人,战斗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中午,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尸体遍地,剩下的敌人只好仓皇逃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山底地道遗址向人们展现了革命先辈伟大的革命精神,展示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文并编金路通

责编何贵民

监制李默涵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河北共产党员网

供图:山底地道景区

来源:河青新闻网邯郸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邯郸这个地方列入国家级名录,不看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