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湖南省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湘西自治州开展“回头看”督察。下沉督察期间,督察组针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指出的采石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现场督察,发现湘西自治州存在采石企业关闭取缔不到位、污染防治设施简陋及治理措施不到位、生态修复标准不高等问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整改不严不实。
一、背景情况
年6月,省级环保督察在反馈意见中指出,“湘西自治州采石场、打砂场非法开采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全州国土部门发证的个采石场大部分未依法办理行政审批手续,部分虽然有手续,但已过期,存在超期开采的问题。正在生产的采石场和打砂场基本未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也未落实污染治理措施,部分采石场关闭后生态恢复不到位,造成生态破坏”。督察意见反馈后,湘西自治州督察整改方案提出,对全州非法采砂行为全面排查,对需要依法关闭取缔的依法关闭取缔到位,坚决遏制违规开采行为;严格监管执法,要求企业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年10月,湘西自治州政府印发《湘西自治州露天矿山开采加工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按照“取缔关闭一批、整改提质一批”的总要求,对全州露天采石企业进行排查整治,从原有的采矿权证家整合到家,并对全州处无证非法采矿点进行取缔。
二、存在问题
督察发现,年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列入取缔退出的采石企业,退出不彻底,存在以停代改现象;保留的采石企业整治标准不高,存在一边整治一边生产的现象;生态修复、矿区复绿不到位、不彻底;矿产资源规划保留的矿权存在与生态公益林等保护区域重叠等问题。
(一)应停未停,违法生产。原吉首市长沙铁路顺安路料有限公司采矿权已列入关闭退出企业,并于年6月注销,但目前该公司仍未按要求做到“两断三清”,生产设施设备未拆除,厂区内堆有大量的生产石料,存在砂石加工生产的痕迹,经查询该企业用电情况,年7至9月交缴电费分别为.48元、.23元、.78元,明显超出正常生活用电费用。吉首市马劲坳隘口采石场在吉首市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下发停业整治通知后,每日仍有货料出入80余吨,且生产痕迹明显。
吉首市铁路顺安采石场厂房未拆除
吉首市铁路顺安采石场生产设施未拆除
(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湘西自治州采石企业分布区域广,数量众多,部分采石企业无序开采,污染防治设施简陋,防治措施不落实。龙山县先财采石场加工厂房破败,封闭围挡多处损坏,破碎和制砂厂棚封闭简单,石材加工破碎生产车间未封闭,厂内和道路扬尘严重,废水收集池设置不规范,该采石场年被中央环保督察作为重点信访件进行交办,至今尚未完全整改到位。吉首市马劲坳隘口采石场生产废水收集池和沉淀池修建简单,生产废水外溢至司老河。
吉首市和湘道马颈坳隘口采石场污水溢流
龙山县先财采石场污染防治设施破损
(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到位。年10月,湘西自治州印发了《关于从严从紧规范管理露天矿山开采加工的意见》,要求“到年,完成废弃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60%以上”。督察组发现,湘西州已关闭退出的家企业,矿区生态修复和覆土复绿未完全启动,部分矿山企业仍未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原吉首市长沙铁路顺安路料有限公司未制定生态修复方案,采石区未采取任何生态修复措施。湘西自治州经开区棒棒坳老寨采石场擅自扩大生产规模,矿区复绿标准不高、效果差。
(四)整治不彻底,调整不到位,矛盾未解决。湘西自治州已经编制完成新的县市砂土矿开采专项规划,通过规划管控,全州石场数量年将减少至家,年再压减至家。但暂定保留的矿山仍有很多存在与生态公益林重叠、无法扩界、防护距离不足等问题,现在多处于停产待整改状态。受资源储量分布、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生态公益林、城市规划区、安全距离等因素限制,有的县市即使有矿权指标也很难挑选到完全符合条件的矿址。全州砂石市场供需与整治现状矛盾较大,上述问题不妥善解决,极易造成整治工作走过场和新一轮的生态破坏。
三、原因分析
督察期间发现上述问题,反映出湘西自治州相关职能部门未压紧压实采石行业整治责任,导致整改标准不高,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不力,日常监管不到位。采石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环境污染严重,存在环境风险隐患。
督察组将根据“回头看”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核实情况,查清问题。对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存在失职失责行为的,将督促湘西自治州依法依规查处到位。
编辑:刘文馨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
■
■
■
■
■
■
■
■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湘西自治州采石行业环境问题整治不严不实以停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