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探索矿业发展新模式
TUhjnbcbe - 2025/4/8 16:54:00

中国石油网消息今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油气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环保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带动生产方式优化升级,不断探索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本期嘉宾

张虎俊勘探院油气开发战略规划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刘宝忠大庆油田生态资源管理部副主任

 牟桉永大港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处副处长

01在自然资源部今年年初发布的公告中,大港油田、玉门老君庙油田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的油气田或单位进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这意味着什么?

张虎俊:当前,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全世界已经达成了“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唯一途径”这一共识。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述,实践至今“绿色矿山”的理念日趋成熟。

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意味着这些企业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九大方面达到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通过了国家“考试”,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这既是一种荣誉和惠利,又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纳入名录可享受矿产资源、财政等各类支持政策,保障绿色矿山建设用地。要求统一对矿山进行管理,提升生产过程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现场管理技术水平,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水平,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重大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风险事件申诉回应机制,及时受理并回应所在地民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纳入名录对油田生产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坚持转方式与稳增长相协调,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和矿业经济增长新途径,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换代,加大油气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引导形成有效的油气投资,激发油气田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国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02高环保标准对油田生产成本带来哪些影响?

张虎俊:高环保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油田生产成本上升。一是要加大油气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这项费用必须支出。二是要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换代,对落后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落后产能,实施严格淘汰或更新措施。三是矿区环境生态保护、和谐社区与企业文化建设都需要资金。

牟桉永: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发文件,明确将大港油田列为中国石油绿色矿山建设试点企业。大港油田于年完成股份公司级示范企业创建并通过验收,年年初通过国家验收并进入绿色矿山名录。

对比其他产业来说,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一定经济投入,当下很难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产生,其成效主要体现在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随着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黄线的划定,大港油田3年内退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用地红线区、水源保护区等区域在册生产井口,影响原油年产量8万吨。为落实钻井泥浆不落地,公司随钻泥浆处理单口井平均增加成本24万元;为达到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投资万元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为合规处理含油污泥,先后投资万元用于油泥砂处理厂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

03油气田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中进行了哪些探索,未来如何发展?

刘宝忠:大庆油田坚持生态保护与油田生产“同轨同步”运行,在为国家贡献石油的同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

大庆油田成立生态资源管理部,统筹管理油田生态建设工作,同时,在相关制度建立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逐步形成了功能完整、运行顺畅的生态建设机制。大庆油田注重与生产特点、当地气候、土壤环境、区域地貌相适应,探索形成了具有油田特色、符合大庆实际的模式。通过多年建设,大庆油田获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于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未来,大庆油田将着重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融合主业,统筹规划。把生态因素和要求融入油田勘探开发全过程、各环节,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规划。二是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生态建设需要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使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成为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常态化内容。三是重点治理,持续养成。生态系统演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本着久久为功的精神,持续维护。

牟桉永:作为集团公司上游板块第一批进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的地区公司,大港油田始终坚持贯彻集团公司“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环保优先”的要求。

首先,建立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绿色矿山建设非一时之功,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落实到制度体系上,将其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贯穿于油气生产全生命周期,贯穿于生产建设、作业的每个环节。其次,凝聚全员力量补齐短板。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准确把握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协同调配勘探、钻井、井下作业、工程建设、油气生产、HSE体系建设、节能减排、数字化建设、科研、企业文化等诸多要素,填补矿容矿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短板和不足,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全方位提升。第三,要抓好环保新技术推广应用。强化环保示范工程的推广,着力对钻井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井筒清洁作业技术开展研发,加快多方位技术攻关,推动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过程减量化应用,末端资源化利用。

04在当前低油价形势下,如何看待油田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刘宝忠: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平衡好成本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对当下的石油企业极其重要。

绿色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既是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更是大庆油田不懈努力的方向,只开发不保护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支撑“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绿色发展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普惠工程,不能把生态欠债留给下一代,这是我们石油人的使命担当。因此,油气田企业要持续创新良性发展,有效整合内部生态建设资源,显化资源价值,创新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争取实现以生态养生态。

牟桉永:绿色矿山建设是大港油田公司应对低油价、实现绿色安全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上游业务通过开展地面集输系统优化、实施和推广系列清洁生产技术等工作,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也正是因为环保的高要求,促进了老油田科技创新和发展。

大港油田全部采用随钻固液分离和集中回收两种方式,实现钻井泥浆不落地处理技术应用率%。钻井泥浆处理后产生的泥饼用于制作免烧砖、铺垫井场等综合利用,为公司节约资金并创造效益。大港油田将物联网技术与油田生产管理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油井—接转站—联合站三级布站模式,人工巡井升级为电子巡查,驻站式管理变为集中管控,接转站无人值守、联合站少人值守从理想变为现实。

张虎俊:绿色矿山建设的强力推进,引发了油田在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领域的“绿色革命”,有力促进油气田企业探索出一条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创新改变井场设计模式。传统井场多为“一井一场”,占地多、成本高、能耗大。大港油田实施的“港西一号井丛场”,远离生态保护区,优化轨迹设计,减少征地,不仅实现“多井一场”,而且首次规模使用能耗低、排碳少、占地小、无噪声的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年节电约41.7万千瓦时,相当于10台抽油机1年的用电量。创造性开展光伏发电及炉灶节能改造等亮点工程,为油气田开发建设节能、降本增效贡献巨大。

告别传统生产方式,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大港油田钻井%应用泥浆不落地处理技术,彻底消灭了“泥浆池”;井下作业全部实现油水不落地。建设石油行业首家零散天然气回收中心,既改善了环境质量,又实现增收创效。

建设现代数字化油田。油气田新区数字化建设与新建产能项目同步实施,油田老区数字化建设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生产数据采集率%,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稳定。(闫建文刘英王志田郑林采访)

企业行动

辽河锦州采油厂“创新利剑”护卫绿水青山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雷凤颖通讯员贾东红)截至4月14日,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已在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油田使用绿色修井平台约井次、管杆在线清洗技术多井次,实现油污不落地、清洁高效修井作业,有力助推绿色矿山建设。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油田位于辽东湾以北,大凌河以西,靠近凌河入海口,是一个经过40多年开发,多种油品、多种开发方式并存的老油田。今年年初,这个油田正式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成为辽河油田全面建设绿色矿山的新名片。这得益于辽河锦州采油厂年以来打造“创新利剑”捍卫绿水青山。

因“矿”制宜优选新的开发技术。为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锦采厂综合矿区油气资源赋存状况、生态环境特征等条件,采取“先小规模试验、后工业化推广”的发展模式,引进完善化学驱、蒸汽驱、火驱等先进开采工艺和注入设备,所有开发方式均满足清洁生产要求。针对火驱区块硫化氢治理的特殊需要,这个厂与厂家深度合作,优选高效脱硫剂,采用“真空式采样器”定期检测硫化氢含量,并建立采油厂、作业区、采油站三级监测制度。

让绿色成为施工作业主色调。针对地面管理的环保隐患,锦采厂狠抓钻井、修井清洁作业能力。钻井方面,全面推广钻井泥浆不落地处理技术,取缔陈旧处理方式,实施钻井泥浆百分百不落地集中处理,并对处理后的余料检测回收。修井方面,加大钢槽环保作业平台投入力度,平台覆盖率达90%以上,发挥员工创新工作室优势,自主研发双作用泄油器、管杆在线清洗技术,年均减少油泥余吨。

锦采厂还通过老井场打新井、优选平台井、打丛式井等措施,既实现了节约用地,又使自然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去年优化钻井68口,利用老平台扩改16个,节约征地约54.9亩。

长庆南梁油田恢复植被添绿红色景区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张峰通讯员柳忠宏邢国栋)4月5日,清明假期,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村民王晋南看到,不少游客专程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称赞这里环境优美,到处都是绿色植被,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南梁红色旅游景区。

据了解,今年年初长庆南梁油田已被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至此,甘肃陇东革命老区南梁油田正式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

南梁油田毗邻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其中,油区午生产单元与寨子湾陕甘边区军委、苏维埃政府旧址距离不足2公里。为确保红色旅游区与油田生产和谐共生,消除油田生产对红色景区植被生长的影响,南梁油田实施封井政策,对午生产单元里的28口油水井全部实施封堵,减少旅游区域附近油田开发。对封堵的11个场站,按照红色景区建设标准进行绿植恢复,共计栽植油松余株,撒播苜蓿、三叶草等绿色草籽60余亩。

同时,为保护当地南梁红色文化小镇的环境,南梁油田对全区40多个站库全部采取密闭集输,对所有河道之上的管线跨越安装监控摄像头,在河道内设置拦油坝、挡油桩等保护设施,从源头做好防护。

目前,南梁油区已恢复当地植被面积亩,按照建设“一线两翼”绿色长廊标准,对南梁油区座场站边坡、道路等生产区域开展绿化,并投资启动南梁生态林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南梁油区万亩生态林建设。

南梁油田在继续做好传统油田开发和生产建设等方面生态保护的同时,将从开采技术和能源综合利用两个方面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达到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保护好当地环境,全面实现南梁油田长期绿色生态开发。

吐哈油田绿色“打底”守护“聚宝盆”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师啸)截至4月10日,吐哈油田南山低含油废渣无害化第一套处置装置试运行一周,日处理废渣能力达到90吨。据悉,第二套处置装置也将于近期点火生产。

吐哈油田的主要油气生产区位于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这里被称为新疆东部的金色“聚宝盆”。在这里,绿洲与荒漠共生,坎儿井、古遗址众多,野生动物丰富。由于生态脆弱,保护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吐哈油田绿色矿山建设的不断深化,两个“聚宝盆”得到很好呵护。每到春季,会有野鸭、白天鹅等迁徙候鸟在油田驻足嬉戏,黄羊、野骆驼在井架附近奔跑觅食。

吐哈油田坚持以绿为底色,宁肯多花钱,也要让油井挪窝、油路绕道、油站“瘦身”,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表和地层的破坏,走出一条污染少、可持续发展之路。仅在准东新探区,通过科学规划,采用丛式井采油平台,减少土地占用10多万平方米。

4月2日,记者在火焰山下的玉探1井看到,整个压裂现场铺上了一层绿色保护膜。“现在,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现场钢板平台、软体平台、杆管密闭清洗工艺配套应用率%,实现了井下作业现场清洁作业全覆盖。年以来,应用井次,危废排放大幅减少。”吐哈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处贾立平说。

与此同时,吐哈油田加大绿色钻井作业技术推进力度,年垂深2米以内水平井、垂深米以内直井和定向井全部实现钻井液去磺化替代,目前应用口井,磺化废弃物排放明显下降。

“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在‘聚宝盆’绘就一幅能源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融的生态画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贾立平对记者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探索矿业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