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泰山隆安煤业公司(以下简称泰山隆安煤业公司)的排矸场,树木成林,绿意连绵。这座黑色的矸石山历经治理,昔日的杂乱荒山华丽变身,如今绿满沟壑,花果飘香。
泰山隆安煤业公司排矸场位于工业广场东侧米处的一道荒沟,自年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堆存煤矸石近万吨,堆存面积多亩。过去煤矸石无序堆放,既带来污染,又有地质灾害隐患。在老员工的记忆中,矸石场是一个让人不愉快的存在,“当风季的时候山上全是扬尘,灰尘能把天遮住了。”
矸石治理是煤矿环境整治的重点。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年,泰山隆安煤业公司把矸石山治理列入矿山治理重要工作中,拉开了全面治理修复矸石山的序幕。聘请了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对排矸场做了专项设计,通过硬化运矸道路、整修边坡,给排矸场进行“整容”。使排矸场山体呈现梯田状,平台之间设5米宽的马道,每个平台高差为5米,增强了排矸场的稳定性,避免了矸石泄露。在排矸作业与治理上,泰山隆安严格按照国家固体废物治理的标准,制定了《泰山隆安煤业有限公司生态恢复管理制度》《泰山隆安煤业有限公司矸石排放验收标准》,进行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治理过程采取分区作业、分层排放、分层覆土、分层碾压的处置流程,将矸石运到排矸场厂进行分层平整后,每2米覆土0.5米进行治理。
今年以来,泰山隆安煤业公司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排矸场已治理区域列入复垦绿化造田项目中,开展为矸石山“穿绿衣”行动。
矸石山由“黑”变“绿”,既改变了不能种树的传统观念,更改变了一个传统煤矿的生态环境。
土地复垦项目开始实施后,公司各部门积极响应,组织力量,由环保煤质科牵头,进一步细化改造方案,合理进行项目分解。通过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充分了解掌握地理位置、环境湿度等关键因素,全面掌握废旧土地的生态情况,将生态治理与二次利用同步谋划、总体推进,决定对占地约30亩的废旧土地进行改造,通过修建生态蔬菜园和种植绿植,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时推进的发展目标。
蔬菜下去要成活,树种进去要扎根,怎么才能让这些瓜果草木在矸石山上“安家”,这是矸石山治理面临的一个更大课题。泰山隆安煤业公司采取“自下而上、分层碾压、黄土覆盖”的排矸覆土方式,对矸石场封场覆土1米后进行了复垦绿化造田,并开挖了汲水沟和排水沟等配套设施。为提高成活率,通过安装洒水管路和喷淋装置,利用矿井水进行灌溉,定期全覆盖喷雾降尘,实现喷洒覆盖率%。
“几个月不见,矸石山现在大变样了,都种上果树了。”
“看来,我们以后不仅能吃到自己种的蔬菜,还能吃到绿色水果了。”两名从矸石山项目旁路过的职工饶有兴趣地聊着。
通过认真培育,精心呵护,目前已种植区域的蔬菜成活率达95%以上,树木成活率达90%以上,原本荒草遍野的矸石山荒坡如今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
站在泰山隆安煤业公司的矸石山顶,只见满目葱茏,绿意盎然。
事实证明“火焰山”变成生态园并不是梦,而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变化。“对于排矸场的治理,我们才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是不论多难,我们都必须坚持下去。”望着正在施工的排矸场,泰山隆安煤业公司总工程师柴关义介绍到,下一步,泰山隆安煤业公司将持续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建设配备砌筑挡墙、完善排水、道路、喷灌系统等治理设施,因地制宜地添绿增绿,不断扩大种植范围,有效增加矸石山区域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控制矸石山区域水土流失,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再造绿水青山。
一直以来,泰山隆安煤业公司始终坚持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致力于现代化环保企业精神,不遗余力打造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标杆式完成科学水污染治理体系建设。公司建有处理能力为m3/h的矿井污水处理站,采用“预沉调节+混凝高效一体化净水器+超滤+次氯酸钠消毒”处理工艺,部分回用于井下降尘洒水、冲洗巷道、黄泥灌浆用水、地面洒水及绿化,剩余达标排放;建有处理能力15m3/h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浴室废水、食堂废水、卫生冲洗废水等经管道升级排至站内调节池,采用调节池+AAO+平板陶瓷膜+深度处理+消毒处理工艺,全部回用不外排。
在大气污染处理方面,目前已淘汰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采用空气源热泵+电锅炉供矿区采暖需求,入厂公路及厂内道路全部完成硬化,道路两侧及厂境内全部绿化,扫水车每天对入厂公路及厂区道路进行路面洒水抑尘作业。
山间增绿,见缝插绿,泰山隆安煤业公司努力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双赢的发展模式,绿色生态矿区已成为其一张崭新的“绿色名片”。
生态周刊记者弓建军
通讯员陈晋荣康丽李元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