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突然来了一个28岁的年轻患者,因为急性腹痛入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腹部肿瘤伴有多发转移。
患者才刚结婚,当时急诊是他爱人陪他来的,值班医生看到检查结果后很严肃的告诉他爱人病情的具体情况,并且征求是否要告诉患者。
后来再三商量他爱人还是决定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在告诉患者是肿瘤时,看到患者的神情很淡定,好像就事先知道一样。
后来值班的急诊医生了解到患者其实患有肠息肉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患者看网上科普说一次肠镜可以管5年,所以并没有定期复查。当然一次肠镜可以管3~5年的说法只能是针对正常的人群,如果本身就有肠息肉的人就不适合遵循这个时间。
肠息肉是在肠黏膜呈现的局限性隆起的一种病变,大多数都是属于良性病变。
但是根据病理的性质又将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增生性息肉等。
这里说的肿瘤性息肉主要是说的腺瘤,腺瘤本身就是一种良性病变,却也是最有可能发生癌变的息肉。也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大约占70~80%。
说起息肉其实很多人都以为是和癌症一样可怕的疾病,其实大多数的肠息肉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但是一旦发生癌变都是悄悄发生的,而且一旦发现大多都已经是晚期阶段,甚至出现广泛性转移。
因此想要判断息肉是否会有癌变的可能,主要是根据息肉的性状、大小来判断。
性状:在息肉表面扁平面出现溃疡凹陷、轻触会容易出血、质地翠,那是恶性的可能性很高。或在肠壁上的息肉和肠壁相连的底部比较宽,就像趴在肠壁上,这样的息肉并不容易被发现,也不好切除,所以也很容易发生癌变。这样的息肉最快也会在3年左右发展成肠癌。
大小:息肉小于2厘米多为良性,大于2厘米多为恶性。注意:单个或两个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1厘米以下癌变的几率是1%~3%;
1~2厘米癌变率为20%;
2厘米以上的癌变发生率高达50%
其实小些的息肉生长在肠道中,人体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只有当息肉长大后身体才会出现部分症状。
1、排便困难
息肉慢慢长到比较大时,就会堵塞肠道,这时就会出现排便困难或肠梗阻的现象。
2、大便次数增多
肠道中因为息肉的原因受到刺激,这样会造成肠道功能受损,所以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表现。
3、血便
血便常常会容易和痔疮混淆,其实是因为肠道中的息肉一天天长大就会出现供血不好的现象,长此以往息肉的表面会出现糜烂,所以导致大便中带血。
这5类人最容易患上肠息肉
1、45岁以上人群
2、有多发性肠息肉家族史
3、患有易引发肠息肉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血吸虫病
4、以下危险因素中只要符合2项的都是容易患上肠息肉的。如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性血便、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紧张、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长期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等。
5、肠息肉手术切除后,由于复发率极高,而在切除后也不定期复查的患者。
这时就会有很多患者问了,如果患上息肉要不要手术切除呢?
虽然说大部分的肠息肉是属于良性病变,但是如果放着任由它发展总有一天也是有恶变的机会。
随着息肉的增大、数量增加,那癌变的机会也是会增加的。
所以每次遇到肠息肉的患者,一般都是建议切除,当然这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提供专业的建议。
而且在进行手术切除后半年一定要做一次肠镜检查,看是否有复发。
了解更多更养生之道吗?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