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咨询,一直能占到健康咨询总量的1/3,只多不少。一般我每周接十几单,平均就得有4、5个是长期深受便秘困扰的宝宝。印象最深的一个宝宝,刚刚3岁、病史就2年半……由于严重的肛裂疼痛、家长频繁催促甚至半强迫宝宝定时坐马桶,还导致了心理问题,不得不暂缓一年入(幼儿)园,先把这个“虽然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的大麻烦给解决了再说。有人要说了:便秘怎么会不是病啊??便秘,可能是病,也可能不是病。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朋友,功能性便秘在幼儿群体中本来就十分常见——确实,大数据上看,有高达30%的儿童受不同程度的便秘困扰(与平日里便秘占咨询主题的比例是一致的)。其中,绝大多数宝宝都是功能性便秘,本身没有什么器质性疾病(比如甲减)、肠道也没有结构异常(比如竹子这巨结肠同源病、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等),各种代谢也都没有问题。说白了,就是“硬件都好的,应用软件操作不对”。当然,少数病理性的还是有的。但往往越是“老便秘”、问题越是严重,拖得就越久。甚至,这些家长都说自己“绝望了”、“走投无路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之所以宝妈那么艰难、那么孤立无援,恰恰说明网上这些“一招鲜”其实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不量身定制,不合体。而这种“一招鲜”太多了,难免让很多人误以为便秘是小事儿、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呵呵,大空话、场面话谁不会说……然鹅有效吗?能好吗?谁用谁知道。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方法是非常个性化的,主要取决于小朋友的年龄、病史、饮食结构和摄入情况、各种相关行为、作息规律和排便规律、心理状态、排便方式、运动方式、可能的过敏诱因、家庭喂养习惯以及症状的发展变化等等。这是一盘非常大的大棋,没有两把刷子根本搞不定。可以说,针对一个便秘宝宝的前期“调研”如果不刨根问底“刨”出来个千八百字,直接给“通用解决方案”纯属糊弄人。便秘的宝医院。通常,在门诊上1个号看3-5分钟,没有充裕的时间让医生深入了解每个宝宝的病史和喂养细节,往往家长们也不知道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客观、简洁、高效的提供信息。于是每次看了个寂寞,缓泻剂越吃越多,便秘依旧故我。于是,失望、迷茫的家长们就开始整天琢磨这些有的没的:一天吃IU维生素D!这哪儿是孩子肚子里有淤堵的结节啊……是家长脑子里有淤堵吧?!而且是中医推拿都疏通不开的那种。扯远了。咱们还是说怎么科学应对便秘。昨天,我翻看小助手处理的信息,其中有这样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半点儿也不惋惜“付费咨询跑单了”——这样的单子即便提交了也会被退回去——与便秘的斗争向来都是“轻敌必败”。其实,无论在哪儿问,答案都一样:如果“肥皂条塞屁屁”就能解决便秘这个世纪难题,还要消化科干嘛呢?小儿推拿还赚谁的钱去呀?最最重要的:竹妈还写什么科普啊?直接开个作坊天天卖肥皂条不就得了吗???我是个最爱偷懒的妈,今天还在小区群里求推荐鲜肉切片机——因为我懒得切。但我还是没想到,要求咨询便秘问题时提供一下必要的背景信息,居然也会令家长知难而退???♀????♀?这种情况,我希望家长还是能对小助手说声谢谢。有些话,她本来可以不说,或者只“嗯”、“好”。每天回复这么多信息,工作量也挺大的。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我觉得很好。全面了解病因和病情才能给出恰当的方案。看相算命的倒是省事儿,什么都不用说,摸摸小手、看看面相,五行八卦张嘴就来。问题是……能信吗?
表面上看,一个问题就这么说完了。我相信家长和读者都觉得,虽然明确指出了应当避免过度干预排便,但根本谈不上“解决问题”。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另一个咨询便秘的案例。有耐心的朋友请往下看,我估计失眠的都能看睡着??了。很多家长一看,嚯!写了这么多!事无巨细,这回竹妈应该“挑不出理”来了吧?嘿嘿,都不用到竹妈这儿,小助手都知道,还有不少必要信息是缺失的呢。要一点点“问出来”,有时候这个过程跟“挤牙膏”似的。我看系统里的照片时,没忍住乐出声了——这不像是拉了便便,更像是宝宝下了一个“蛋”。我其实更愿意把信息集齐了再回复,但考虑到家长急切的心情……看到这儿还没点左上角?的,都是战士。如果我说,这只是个开头,估计得昏倒一大片……当然,也有人会说:接下来请围观:小助手整理并转发给家长参考的关联阅读list(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