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注意这几类肠道疾病易癌变,需警惕
TUhjnbcbe - 2021/12/3 7:48:00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m.39.net/pf/a_4892457.html

胃肠道疾病

平时在我们身边除了听到伤风感冒外,估计最常听到的估计就是:我肠胃不好,有些东西吃不得……吃了就会不舒服拉肚子。

我们的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好的菌群,也有坏的菌群,如果我们不小心纵容了坏菌群,我们的肠胃就会替我们吞下恶果,可悲的是,我们还在不停地用药去镇压这个世界。

指的是从胃至肛门的消化管,包括胃、小肠、大肠等部位。其中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胃肠道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会摄取足够的水和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它也很敏感,你的各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情绪等都能影响它,因而导致很多问题出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肠胃病患者高达1.2亿。“胃不太舒服”变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胃胀、胃痛等不适。

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在各种工作、应酬和聚餐的包围下,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平时的饮食和休息。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混乱的作息时间,就让胃“很受伤”。

胃肠道疾病的种类

肠胃疾病的病种很多,常见的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炎症,胆囊炎,慢性肠炎或结肠炎,痢疾等等,

肠胃一般指消化系统的胃和小肠、大肠部分。而胃和小肠是营养吸收的核心。人体需要的营养几乎都需要经过肠胃。

两者过于“亲密”,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很容易混淆,比如腹痛,你能分清到底是胃病了,还是肠道出问题了吗?

一、胃病和肠病如何区分

1、疼痛部位不同

胃痛:

位置一般处于左上腹,也就是左边肋骨下面。如果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这个部位有疼痛感,那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是胃病的可能较大。

但要注意的是,像胆囊疾病、胰腺炎等也可能出现中上腹部疼痛。

肠道疼痛

肠道疼痛一般是在肚脐周围出现隐痛,钝痛或者按压的时候有明显的疼痛。如果肚子疼痛严重的时候会比较剧烈,像针扎一样的疼痛。如果有结肠炎疼痛的时候会出现在左侧小腹部,这个部位疼痛,而且会伴随有大便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反复出现肚子疼痛,应该及时的做B超或者是肠镜的检查。如果排除器质性病变,那应该是受凉或者消化不良引发肠痉挛,引起来的肚子疼痛。

2、症状不同

胃病

第一、疼痛。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着凉、饮食不节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

第二、腹胀,也是胃病常见的症状。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致腹胀。

第三、消化不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腹胀。

第四、胃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是钝痛、绞痛,让人坐立不安的,且可伴有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嗳气、打嗝等,常发生在进食或空腹疼痛。

肠道病

肠道疼痛的部位大概在肚脐周围,在按压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而且还会伴随着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就会出现腹泻,以痉挛性的疼痛为主,一阵阵发作,无规律。

若无法鉴别是胃不舒服还是肠道问题,最好到消化内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二、易发生癌变的胃病

1、易癌变的胃病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

而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些不加重视的胃病很可能会演变成胃癌!

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公认的胃癌前疾病,根据中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也是随着患病时间增加而增加的:患病5-10年的,癌变率为3-5%;患病10年以上的,癌变率为10%;轻度增生的,10年癌变率最高可达11%;重度增生的,最高可达35%;重度增生的,最高可达83%。但其发展为胃癌,还要经过肠化生、异型增生两个阶段。

胃溃疡

引起胃溃疡的原因包括饮食因素、HP感染、精神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生,刺激因子与胃溃疡的形成有关,刺激性食物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功能障碍,削弱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就可能形成胃溃疡。

胃溃疡癌变是胃溃疡四大并发症之一。根据文献报道胃溃疡的癌变率在0.4%-3.2%之间,一般不超过3%。目前更倾向于认为胃溃疡和胃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由慢性溃疡反复发作癌变的病例非常少见,随着大家对早癌意识的提高,目前更多的病例提示癌粘膜表面容易受到破坏而导致溃疡的反复发生。而且在明显炎症基础上出现的异型增生经常会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所以这类的恶性溃疡时常被延误诊断,误认为是良性溃疡发展来的。

胃息肉

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

胃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增生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担心。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

二、2种肠道病易变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报告,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87/10万,累计率(0~74岁)为22.08%。全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约为85.06/10万,累计率(0~74岁)为我国居民因癌死亡的几率为12.94%。这样也就意味着,约每5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会罹患癌症,约每8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会死于癌症!

大肠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位,肿瘤相关死亡率位居第四位。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年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增的大肠癌为37.6万人次,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原来我国以直肠癌居多,目前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运动减少是结肠癌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慢性大肠炎症

肠道的慢性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十分的常见,慢性大肠癌炎症就是导致大肠癌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慢性结肠炎的发病一般都是因急性结肠炎久拖不治或长期不愈转变而来的,而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发病的时间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在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就容易形成息肉,增大癌变几率,这对于该病的许多患者来说,不仅其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影响,而且其精神往往也会受到了极大困扰。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内高于周围肠黏膜的隆起物。也就是说,但凡是从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小肉肉」,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都可以叫做息肉。

这些息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有的像木耳,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土丘,有的像珠峰……

这些息肉通过病理诊断(也就是把息肉切下来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分成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错构瘤性息肉等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癌变风险是不一样的。其中的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

肠癌预警信号

1、大便带血

因为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消化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然后形成跟存储粪便。

不过当大肠发生癌症的时候,肿瘤就会导致粪便中掺杂着血迹。

当然,痔疮、肛裂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大便带血,为避免误诊,建议患者及时去进行检查。

2、频繁腹痛、腹胀

一般腹部偶尔的不适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不过若是腹部经常出现腹胀或者是腹痛等不适,那么可能跟肠道疾病有关。

3、盗汗

当体内的癌细胞从结肠扩散至其他部位的时候,约有10%至25%的患者可能在夜间出现异常的盗汗现象。

4、长期便秘

虽然不当的饮食也可能会引起便秘,不过若是便秘长期存在,那么可能跟肠癌等消化道疾病有关。

5、长期便稀

一般正常的粪便质地较为松软,呈圆柱形。不过若是粪便经常呈水状,那么就要考虑肠癌等问题。长期便稀的时候,患者需留意粪便的颜色跟形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且进行相关的检查。

6、体重突然下降

一般所有的癌症都会使得体重突然地下降,肠癌也不例外。当大肠内出现肿瘤的时候,就会堵塞肠道,影响到整个的消化系统,导致食欲下降,并且损害其他的器官跟组织,致使患者的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迅速下降的情况。

7、疲劳无力

患有该种癌症的人,一般身体能量消耗都比较快,肠道吸收营养的能力会下降,而且肿瘤还会造成内出血,这些情况都很容易使得身体出现疲劳无力的症状。

三、胃肠道的保护法

胃病的治疗一般以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为主;肠道疾病以促消化、消炎为主。因治疗方式不同,保护方法也各异:

1、肠道“保护*”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吸收肠道中多余的水分,增加粪便的容积,同时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道中有*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

像五谷类、豆类、木耳、芹菜、胡萝卜、桃子等都是高纤食物,但不宜一次性摄入过多,以免增加消化负担。

益生菌

益生菌能保护身体免受病原菌感染,抑制肠内腐败情况,净化肠道环境;也能合成维生素、烟酸、碘等元素;还能缓解便秘、慢性腹泻等症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这几类肠道疾病易癌变,需警惕